课程名字 | 语言《藏在哪儿了》 |
课程剖析 | 因为小班婴幼儿的语言进步特征,对画面主要内容的完整表述与多幅图连贯讲述存在困难。于是拓展了此次活动《藏在哪儿了》,通过察看画面,运用新的讲述办法学习完整连贯地讲述,以促进婴幼儿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进步,达成婴幼儿自主性和教师引导性有效结合。引导婴幼儿接触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婴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
课程目的 | 1.知道故事中小动物显著的外形特点,并能依据特点找出相应的动物。 2.可以用句子“……藏在……”,描述动物藏的地方 3.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
课程筹备 | 1.场景布置:石头、树、草、花。 2.PPT课件。 |
课程过程 | 1、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教师介绍故事的名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藏在哪儿了》。 2.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游戏呢? 3.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如何玩的? 4.教师小结:在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真有趣。大家跟他们一块玩吧! 2、出示PPT课件,察看画面,讲述故事开始部分 1.有什么动物朋友在捉迷藏? 2.教师讲述 3、进入场景,参与探寻,讲述故事内容 1.引导婴幼儿在场景中探寻。教师以小狐狸的口吻说:“咦,都躲到哪儿去了呢?请小朋友们帮我一块儿找吧!”石头后面有哪个呢?你如何了解是小兔子呀?小兔躲在哪儿了? 2.还有小动物藏在哪儿了?你找到了哪个?在哪儿找到的?(引导婴幼儿完整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大象躲在草丛里)你是如何会发现它的? 3.小鹿躲在哪儿了呢?小狐狸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你发现了吗?为何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伙把它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4、游戏:捉迷藏 1.教师:大家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2.让婴幼儿依据场景(石头、大树、花丛、草丛)自己找地方躲起来。 |
课程深思 |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在活动中假如我的亲和力更充足些,那孩子投入的会更深刻,更情绪化。活动有忽略个别婴幼儿的现象,没兼顾全体婴幼儿,对于举手次数极少的与不举手的孩子,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鼓励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怎么样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语言、表情、肢体等让自己变得更具感染力,更能调动孩子,这也是我在未来的活动中要调整和深思的地方。 |